剛看到Inception這部片的第一個感覺是:怎麼跟駭客任務三部曲The Matrix Trilogy這麼像?實際上不只是部分畫面的美感(片中偏灰色調的海岸線與廢墟城市,以及駭客任務三部曲中母體裡偏灰綠的虛擬城市),其中的概念也非常的相似:兩片同樣都是在探討真正的現實與人造的現實的關係。在駭客任務三部曲中是核戰後的現實與母體電腦所在人類腦中建構的虛擬現實之間的衝突,而在全面啟動中則是現實生活與其對人工製造出的夢境的利用關係。因而在美國對此片負面的批評也有提到本片導演Christopher Nolan的這部片讓他自己成為駭客任務三部曲導演Wachowski兄弟的另一個兄弟,不過是非婚生的。事實上,Nolan也承認雖然他早有拍這部片的想法,但是也是因為2000年駭客任務首部曲轟動一時,才讓他覺得他自己的想法真的可行,可以拍成電影。

 

故事情節其實並不複雜:一位擅長進入人家的夢境,偷取別人的觀念的神偷(李奧納多),在一次任務中為隊友所出賣而失敗後,反而接受任務對象,一位日本工業鉅子(渡邊謙)聘用,進行一項特別的任務:將一個觀念植入到另一個工業集團的小開腦中,以讓這位小開將他老爸的工業集團解散。為此神偷必須組織一個新的特別團隊,包括了建構夢境的築夢者(Ellen Page)、讓深層夢境得以成為可能的化學家、善於在夢中扮演他人的偽造者等人,以達成這個艱困的任務。他們所要做的是利用小開的心理想法,製造一個讓他自以為是真實的夢境,並在夢境中邀他一起作夢,利用這夢中之夢中夢,將這想法深植在小開腦中。但是神偷不知道受過特殊防心靈竊盜訓練的小開,與主角自己對於過世妻子的悔恨,會讓這次任務陷入險境。

 

若將牽扯到夢境的部份拿掉後,其實我們可以發現本片的本質是好萊塢所常見的所謂「幹一票電影Heist Film」:主角為了搶銀行或是完成某項艱鉅的任務,湊成一支成員各有所長的特別團隊,以完成這個任務。像是「不可能的任務」、RoninThe Italian Job,好萊塢每年都會拍出幾部這樣的片來。不過加入了與夢境相關的情節後,整部片開始有點深度起來。

 

在解決任務的同時,主角必須面對他自己的心魔,同時試著解決它。雖然好萊塢也常推出類似面對任務-解決心魔題材的電影,但是Inception這樣的敘事方法卻讓我想到日本動畫Evangelion新世紀福音戰士裡,巨大機器人進攻東京的老戲碼到結局時卻變成主角們的心理分析;之前的善惡大戰也變成主角們的心理投射。也就是說,所有漂亮的視覺效果、動作場面與精彩動作,究竟不過是主角尋求救贖,獲得心靈淨化(Catharsis)的一段旅程。

 

講夢境與現實之間的關係與混淆,從莊周夢蝶,搞到不知是他夢到蝴蝶或是蝴蝶夢到他,一直到黃梁一夢,夢到上京趕考功名身就到最後身敗名裂,一覺醒來黃梁都還沒煮熟,其實都有人討論過了,不過Nolan這部片雖可說學習了這兩個古老中國寓言的概念,但是他將兩個概念結合,再加入一些心理層面的探討,創造出一部蠻有趣的電影。

 

不過在某些方面,Nolan其實是把夢境與心理給僵化了:在夢境中所常會出現的各種心理防衛機制如移轉、扭曲等等,只剩下被實物化的投射(夢中各式各樣的人物與變成一個被鎖在地窖與保險箱裡的文件資料的觀念)與壓抑(小開夢中出現的許多傭兵),其他都不見了;另外把每一層夢境之間的時間速度換算固定化(現實世界一秒鐘=初層夢境幾分鐘=下層夢境幾小時=下下層夢境幾個月…),以及眾人開個會就抓出從未謀面的小開的心理問題,從而能打進他的內心,雖說是為了讓整部電影的節奏得以合理化,但是未免太為僵硬簡化。

 

雖然如此,這還是一部蠻有趣的片子,尤其當我們想到我們在現實裡看著一部影片(虛擬現實)討論現實與一層層的夢境(虛擬現實)之間的關係時,現實與虛擬現實間的對比更加有趣。但是不像駭客任務三部曲,在全面啟動片中的夢境或會崩潰,但是卻少讓人懷疑它的真實性(因為沒有不時會變成虛擬世界裡的任何一個人的電腦人吧,哈哈),也因此主角的妻子混淆了夢境與現實,以及在Mombasa許多人沉醉在夢裡的場景才能說得過去。跟駭客任務三部曲一樣,看完這部片後,其實令我驚嘆的不是片子的視覺效果,而是好萊塢肯出資來拍這樣複雜的片子,以及把這麼複雜的概念化成娛樂性高的影片的能力。這才是好萊塢能夠不斷製造出創新的文化產品的原因吧,雖然年年抄襲與老梗也不少。這一類型的片子也許會開創未來電影更多的可能性,令人期待。

 

Trivia花絮

這部片中也發現幾點跟外籍演員有趣的小花絮:

  1. 渡邊謙在日片「明日的記憶」裡,飾演一個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的廣告公司主管。在片裡有一幕是當他跟客戶在酒店裡應酬時,突然想不起來電影「鐵達尼號」的主角的名字,答案就是這次跟他共演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2. 片中要讓作夢的每一個人醒來時,會放的信號音樂是法國一代國民歌后Edith Piaf琵雅芙的名曲Non, Je ne regrette rien (不,我不後悔);而裡面演主角過世的老婆的法國演員Marion Cotillard瑪莉詠柯蒂亞,就曾演過琵雅芙的傳記影片La vie en rose玫瑰人生,得到2008年的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這算是對她成就的一種致意吧。

不過在這邊想起片子有個問題:話說既然每一層夢都有時間差,那音樂聲也應該會也有吧~所以在夢境最底層的LIMBO可能是好幾天才聽到一個音符?

  1. 影片中負責建造各層夢的結構的築夢者角色名Ariadne,其實是引用自希臘神話裡,靠著一條線協助一位英雄成功進入米諾斯(Minos)的迷宮斬殺牛頭人並能夠走出迷宮的同名角色。這也說明了她在影片中的三重角色:協助主角們走出她建構的夢境迷宮,協助主角面對他的心魔,並協助說明整個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etaSur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