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各位同學:這是老師之前創作的文章,拋磚引玉,供大家欣賞: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oct/19/today-heartcatcher1.htm

 

◎林克

「……當隨著時間經過,我找到那些書的其他抄本時,我會充滿愛惜地閱讀它們,就像是命運將那遺產留給我,就像是尋得被摧毀的抄本這件事,是上天給我的一個徵兆,要我撿取它們,閱讀它們。在我耐心地重建之後,我得以打造出一種較小的圖書館,它是那座已然消逝的大圖書館的象徵符號,一座由片段、援引字句、不完整的時期與殘缺的書本所組成的圖書館。」

──《玫瑰的名字》恩貝多‧艾柯(作者自行翻譯)

親愛的C:

半夜偶然在Youtube上看著人們展現他們自己,以及他們的寵物小孩親朋好友所作的各種蠢事時,看見「軍官與紳士」那部老片裡,Joe Cocker主唱的Up where we belong的粉絲自製MV,開啟播放時突然想起了我們曾經共度的那段青春歲月。

妳還記得嗎?一九八五年時的那種風雨欲來前的沉悶氣氛。聯考壓力就像是無所不在的黨國力量的延伸一般,籠罩在我們的生活裡。班上的男女生們在重得喘不過氣來的課業,以及藤條與椅子腳打在身體各部位時所造成的疼痛之餘,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尖銳地對立著。雖然在對立之餘,覺得與妳及少數幾個男女同學還可以聊一些其他的事,但是那時最大的精神慰藉,還是偶然之間在唱片行聽到,從此驚為天籟的西洋流行音樂。

那時候路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這首Up where we belong,以及讓年輕帥氣的湯姆克魯斯一砲成名的Top Gun主題曲Take my breath away。當年的我們還不識Queen、Rolling Stones 甚至於Beatles 這些經典中的經典,而只是由英美通俗音樂開始入門。電視剛開始有介紹西洋熱門音樂的節目,甚至還有MTV。歐美那樣的新奇、充滿色彩的文化,與我們千篇一律的小平頭清湯掛麵慘白咖啡色卡其制服完全不同,讓我的內心受到很大的衝擊,也對英美文化心嚮往之。許許多多的夜晚,我在黑暗的房間中,坐在書桌檯燈前試著看書做功課;一邊聽著當時毫無版權觀念的大雜燴英美熱門音樂排行榜錄音帶,一邊看著錄音帶中附贈的簡陋而錯誤百出的英文歌詞,想像著這些歌詞中,到底述說著怎麼樣與書本上白紙黑字大異其趣的美麗世界。A-ha的Take on me與Dire Straits的Brother in Arms的MV讓我至今仍然認為它們是我看過最好的MV。瑪丹娜的Like a Virgin 開啟了我們情慾的幻想空間,班上愛嘻鬧的同學都喜歡模仿Michael Jackson的月球漫步,我們也都害怕著Brian Adams在The Summer of ’69 中所說的"Should’ve known we would never get far"(早該知道我們不可能走得遠)會在未來成真……

我將找到的這部影片加入我的Youtube播放清單,然後又把它分享在臉書上,打上妳的名字,希望臉書會通知妳,我又尋得了一小塊我們共同記憶的片段。也許就像小說《玫瑰的名字》的結局裡,那個在修道院遭祝融吞噬後多年,還在燒毀的修道院圖書館遺跡中翻找著羊皮紙殘篇餘字,或是那些被焚盡的書籍之其他抄本,企圖恢復對自己年輕時所看過的那座宏偉圖書館的記憶的僧侶一樣,我已經不再年輕,但是透過Youtube上面的搜尋,以及這樣的歌曲清單,我想重溫當年那已逝追不回的感動,重建一座記憶中年輕時光的聖堂,只開放給最親密的朋友共享,以藉此證明了也許我們之後走的路途不一樣,也許我們的經歷不一樣,但是你我都曾經年輕徬徨過,都活過了那一段青澀蒼白,不安惶恐,卻又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歲月。這些音樂,就是我們青春的名字。

(謹以此紀念當年許許多多為了那一試定終身的聯考壓力自殺,或是犧牲了自己夢想與獨特性的青少年們)

arrow
arrow

    MetaSur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